热门文章
塔斯汀十余年,不变民族品牌创业梦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19 15:25:00
从福建小城的一家小店,到坐拥8000多家加盟店的国民汉堡快餐品牌,塔斯汀的创业史堪称一部“中国式逆袭”剧本。2012年,创始人魏友纯开出首家门店,彼时他或许没想到,这个带着西式基因的品牌会在十年后成为中式汉堡领域的领头羊。早期的挫折成为转型的契机——2017年转向汉堡赛道却反响平平的经历,让团队意识到单纯模仿西式快餐没有出路。直到2019年,那个灵光乍现的“中国汉堡”概念,终于让品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文化坐标系。

这场转型绝非简单的产品改良,而是一场从内核到外延的品牌重塑。首先在于用“舌尖上的文化符号”撕开了西式快餐的垄断缺口。不同于传统汉堡的工业化面包胚,其标志性的“手擀现烤堡胚”将中式面点技艺融入快餐场景,外酥里嫩的口感搭配黑芝麻香气,成为消费者记忆锚点。更“绝”的是馅料创新——梅菜扣肉、北京烤鸭、麻婆豆腐等传统菜肴变身汉堡内馅,用“中国胃”熟悉的滋味消解了西式快餐的陌生感。这种“汉堡皮中式化+馅料本土化”的双重创新,让塔斯汀在市场中开辟出新赛道。
在商业版图扩张的同时,塔斯汀始终未忘“民族品牌”的初心。2024年塔斯汀携手爱心企业共同发起的“爱心传递 为爱加温”2024暖冬公益行动正式启动,在零度以下的寒冷天气,为奋斗在城市一线的公交车司机、环卫工人等劳动者们送上温暖;关爱残疾人士也是塔斯汀重要的公益线。为了帮助解决残疾人就业难题,塔斯汀于2023年至今始终开放助残招聘,希望能切实帮扶残疾人士,实现公平就业,尽企业所能散发光和热。这些看似微小的举动,让品牌超越了商业逻辑,成为消费者心中的“自己人”。

回望塔斯汀的成长轨迹,其内核始终是“用当代语言讲好中国故事”。从西式快餐到新中式符号的形象蜕变,本质上是对中国餐饮现代化路径的探索。在这个汉堡与肉夹馍共存的年代,塔斯汀的成功或许印证了一个道理:真正的文化自信,不是对传统的复刻,而是让传统在创新中生生不息。
编辑:侯宜均
相关文章
- 湾里庙步行街“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揭牌 积极打造多业态融合服务消费场景 2025-04-16 09:12:00
- 修正单边“对等关税”错误做法,希望美国迈出更大一步 2025-04-15 21:40:00
- 2025软科中国大学排名出炉,玉林1所高校进入主榜500强 2025-04-15 18:16:00
- 金健上榜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 2025-04-15 13:29:00
- 牢记嘱托 建成支点丨竞逐人形机器人赛道,这里跑起来 2025-04-15 11:32:00
- 黔山贵水领袖情·回访记|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出彩出新 2025-04-15 10:44:00
- “周五下班来中国” 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带动入境游 2025-04-15 10:42:00
- 第二批“非遗工坊典型案例”名单来了!四川这些案例上榜 2025-04-15 10: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