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重20斤 、日行20里!绵阳清明防火最前沿,他们24小时在线→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2 18:48:00    



  春暖花开,到山野之间踏青游玩的市民越来越多。而对于安州区自然资源局森林专业扑火队雎水分队的队员们来说,他们面临的森林防火任务会更加艰巨。加上每年的3月至5月都是山火灾害的高发期,每逢清明节前后,他们便开启全员24小时值守模式,“带装巡护”成为每天的“必修课”。

  4月1日6:30,安州区自然资源局森林专业扑火队雎水分队队长黄东便已经和队友们早早起了床,列队、早操、体能训练,每日既定的训练项目完成后,大家一头扎进器材仓库,准备开始新一天的山林防火巡护。

  安州区雎水镇地处沿山地区,辖区内森林覆盖面积大、树木多。但作为一支平均年龄只有27岁,却已经扎根了多年的本地队伍,他们对辖区内的每一座山头、每一条沟壑都无比熟悉。“这段时间是森林防火的关键期,除了上午和下午有两个班组进行巡查,我们还会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夜巡。”黄东一边说,一边熟练地将水泵、油锯、风力灭火机等各种设备搬到车上。

  “这些都是要随身携带的吗?会不会很重。”记者问。

  “是的,这些设备可以确保我们整个巡护过程的顺利进行,平均每个人负重20斤吧,习惯就好了。”黄东一脸轻松地说。

  9:00,黄东和同组的队友们驾上车,开始了新一天巡护。他们上午要去的地方是距离中队大概10分钟车程的月儿门村虎头岩。到达山脚下,队员们开始将各种装备“穿戴”到身上,背着、扛着、提着、拿着……巡查的道路非常不好走,时而山地,时而平原。除了坡度忽高忽低外,沿途不是低矮的灌木丛,就是狭窄的杂树林,有时还得穿行在一人多高的茅草灌木之间,四肢很容易被树枝划伤。

  “我们早就走习惯了,衣服、鞋子、手背等经常被刺扎,你看我的手上也有。”黄东说着伸出手,展示着手背上以往划伤留下的印痕。

  记者跟随队员们的脚步,即便已经是轻装上阵,可没走多久还是被落下了很远。抬头望去,黄东他们一排耀眼的橙色衣服在山林间格外显眼。半个小时后,队伍终于到达一处海拔较高的山头。“我们一般会在这里休整一下,然后继续往北行走。”黄东指向远方说道,每个班组每天巡护步行的山路有将近20里,上山巡护一天走个3万步都是常有的事。

  每年的3月至5月都是山火高发期,在此期间,有时候还会刮起五六级大风,一旦出现火情很难控制。清明节前后,队员们更是会打起十二分精神,不仅开启全员24小时值守模式,还增加了巡护人员数量与巡查的定位地点。

  “今天还算好了,我们巡护最远的一个点位在欧阳观,开车都需要40多分钟才能到达,出门一趟没有4个小时根本回不来。”黄东介绍,除了巡护外,他们还安排了备勤人员在辖区进行流动巡查与防火宣传,遇上祭祀、踏青的村民和游客,他们就停下来,耐心地宣讲森林防灭火知识,提醒广大市民尽量不动用明火,可选择献花、踏青遥祭等无烟火祭扫方式,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共同守护好脚下的这片绿水青山。

  作为森林防灭火的重要力量,安州区森林扑火队承担着山区、沿山区山林火灾的抢险扑救任务。安州区自然资源局森林专业扑火队队长郝小军告诉记者,安州区林地面积5.299万公顷,目前建有50人规模森林专业扑火队1支,并在高川、千佛、雎水、桑枣4个重点林区乡镇各设了一支10人制分队靠前驻防,带装巡护,机动备勤。

  “进入清明以来,我们坚决贯彻市委‘守住山、看住人、管住火’的决策部署,全员进入临战状态,全覆盖开展森林防灭火宣传教育,持续做好森林隐患排查整治,全面开展森林火灾扑救队伍培训演练,严防死守,坚决杜绝森林火灾发生。”郝小军说。

  未雨绸缪,方能有备无患。绵阳是全省森林资源大市,全市9个县市区中6个为中火险区、3个为低火险区,森林草原防灭火任务十分严峻繁重。近年来,全市上下高度重视防灭火工作,在工作举措上创新工作方式,在应急处置上建成“1+9+N”森林草原扑火队伍体系,建立初期火情早发现早处置联动机制,并且在全省进行推广。

(涪江观察记者 邓勇 张瀚巍 文/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