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章
文化中国行·国宝画重点|原来5000年前“流行”对称美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4 10:56:00
我国史前彩陶之美
美在马家窑文化
细细观望
每一道线条
都像是精心排布的设计稿
每一个图案
都对称得恰到好处
5000年前的“对称美”
被马家窑人“拿捏”住了

黑彩、红彩、白彩
蛙纹、鱼纹、人面纹
……
艺术来源于生活
远古先民们在陶土上作出的“画”
凝缩着古人对生活万物的观察与思考
以及对美的追求

旋涡纹
是马家窑文化彩陶中具有代表性的纹饰之一
这一图案宛如天空星云或水中涡旋
动感与韵律感十足
或许代表着先民对生命源流的敬畏

菱格纹
也是马家窑文化彩陶中较为常见的纹饰
这些重复、交织的图案
或许反映了古人对秩序与规律的理解

弦纹
既简洁又明快
如同古老乐章的音符
不断奏响自然生活的美学篇章

网格纹
可能代表田地
也可能象征渔网
黄河流域的马家窑人
将生业方式化作艺术的咏唱
看了如此多的马家窑文化彩陶
细心的读者或许会观察到
除了艺术的想象力
马家窑人在这些不同形状的陶罐上
能让画作呈现出
均衡、和谐、对称
这是为何?

有的学者认为
马家窑文化已经出现专业化社会分工
彩陶制作可能有了生产“流水线”
有的学者认为
在马家窑人眼里
彩陶不止是生活器物
也寄托着精神信仰
因此先民们画得细心、认真、严谨
但不管如何
可以肯定的是
距今约5000年的马家窑人
已经对矿物颜料、绘画工具、构图艺术等
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
社会生产的工艺水平也呈现出相对较高水准
以彩陶为代表的马家窑文化影响力广泛
向西沿河西走廊传至新疆
南抵川西北地区
西南至青藏高原
随着马家窑文化的传播
各地先民们在使用马家窑文化彩陶的同时
也在接受和认同器物所承载的文化观念
马家窑文化
生动展现着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发展进程
马家窑文化彩陶
是先民留下来的珍贵“影像”
这些充满神秘和创造力的古老记忆
融入中华文明的文化基因
与代代华夏子孙对话
而当代的人们受到启迪
又以新的时代形式
去传承
去创新
相关文章
- 文化中国行·国宝画重点|原来5000年前“流行”对称美 2025-04-04 10:56:00
- “我们的节日·清明”第十八届介休寒食清明主题活动启动 2025-04-04 09:29:00
- 新街口街道举办清明诗会 2025-04-04 09:15:00
-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文化中华·网红博物馆的流量密码丨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让文化传承有年轻的“心跳” 2025-04-03 23:40:00
- 权威发布|济宁打造“食在济宁”文旅新名片 2025-04-03 22:38:00
- 村里有座气象博物馆 2025-04-03 15:43:00
- 浦东公共文化延时服务推陈出新 2025-04-02 20:09:00
- 五粮液联合米其林主厨 解锁白酒破圈新方式 2025-04-02 17: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