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中央财政继续加码城市更新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9 08:25:00    

4月8日,财政部办公厅、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2025年度中央财政支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通知》(下称《通知》)。

《通知》指出,中央财政将继续支持部分城市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探索建立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机制,推动补齐城市基础设施的短板弱项,加强消费型基础设施建设,注重向提振消费方面发力,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由“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

根据《通知》,两部门将通过竞争性选拔,确定部分基础条件好、积极性高、特色突出的城市,在城市层面探索整合各类资源,探索建立资金、用地、金融等各类要素保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值得一提的是,中央财政将按区域对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城市给予定额补助。同时明确,2025年,中央财政支持实施城市更新工作的范围为大城市及以上城市,共评选不超过20个城市,主要向超大特大城市以及黄河、珠江等重点流域沿线大城市倾斜。

其中,东部地区每个城市补助总额不超过8亿元,中部地区每个城市补助总额不超过10亿元,西部地区每个城市补助总额不超过12亿元,直辖市每个城市补助总额不超过12亿元。资金根据工作推进情况分年拨付到位。

《通知》提出,力争通过三年探索,城市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水平明显提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效能进一步提高,老旧片区宜居环境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和经验。

“城市更新进程或将迎来全面提速。”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认为,中央财政资金将着重投向民生属性与公共属性最为突出的领域,并与地方财政投入、社会资本力量共同发力,实现“1元中央资金带动8倍至10倍投资”的杠杆效应。

中指研究院研究总监吴建钦表示,今年的定额补助呈现诸多新特点,包括重点领域进一步拓展、示范城市评选范围扩大以及资金支持方向更加多元等。在重点领域,除持续聚焦地下管网更新、污水管网“厂网一体”建设外,还突出了消费型基础设施建设,将发力点更多地放在提振消费上。

谈及示范城市评选范围,吴建钦说,2024年首批示范城市仅15个,且优先考虑超大特大城市以及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而2025年中央财政支持实施城市更新工作的范围扩大至大城市及以上城市,并新增了黄河、珠江流域的重点城市。

“此外,与2024年相比,今年的资金投向除了样板项目,中央资金还可用于项目储备和生成机制、资金安排和筹措机制、用地保障和审批机制这三类机制建立过程中的相关支出。”吴建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