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究竟是因为什么死的,南京郑和墓是真的吗?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4-17 09:06:22    

“大明楷书御制佛经”传为郑和真迹,每卷尺寸为33×24厘米,成交价1402.6万美元

七下西洋的郑和,已是六十三岁的老人。海上惊涛骇浪,老人已感不适。

宣德八年(1433)二月十八日,郑和船队开船回洋。宣德八年三月十一日(1433331日),郑和船队抵达古里。在这里,郑和一病不起,与世长辞!

“天妃灵应之记” 碑拓片

《娄东天妃宫碑》:“涉沧溟十余万里,观夫鲸波接天,浩浩无涯,或烟雾之溟蒙,或风浪之崔嵬,海洋之状,变态无时,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衢……”

二十多年前,郑和第一次抵达古里。三十当头的郑和意气风发,“刻石于兹,永昭万世”。二十多年后,郑和一生的传奇,大明波澜壮阔的事业,双双在古里画上了句号。

郑和唯一传世书法真迹(传)

回归大明尚需数月,盛夏即将来临。遵照回民风俗,郑和水葬于大海。清康熙《江宁县志》载:“三保太监郑和墓,在牛首山之西麓……卒于古里国,此则赐葬衣冠处也。”

万国来朝

《郑和家谱》亦持此说。但是,这只是诸说中的一种。据南洋传说,郑和古里病逝后,王景弘等命人将郑和遗体妥为装殓,回国后隆重安葬。夏季来临,酷热难当,船队行至爪哇时,王景弘不得不将郑和葬于爪哇三宝垄。今印尼爪哇三宝垅三宝洞旁的三宝墩,传为郑和墓。

郑和唯一传世书法真迹(传)

《明史·郑和传》则载:“自宣德以还,远方时有至者,要不如永乐时,而和亦老且死。”王鸿绪《明史藁·郑和传》,所载亦与之大同小异。以文中之意,郑和似卒于南京,南京牛首山郑和墓并非衣冠冢。清陈作霖《金陵物产风土志》即曰:“牛首山郑太监坟,即郑和埋骨处也。”

郑和唯一传世书法真迹(传)

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终明一代,没有一个人留有郑和传记,《明宣宗实录》中也只有郑和的有去无回。直到有清代明,张廷玉才在《明史》中留下“郑和传”;清朝即将灭亡,梁启超有《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郑和才广为世人知晓。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航海组织家郑和,至今不能肯定殁于何时,葬于何地。但是,郑和绝对是魂归大海。

悠然而去渐远渐小,但则见渺茫茫一发遥空只有天水相连……

郑和唯一传世书法真迹(传)

宣德八年(1433)六月二十一日,王景弘率领大明船队返回了南京太仓。

郑和永逝,大明的航海事业能够永存吗?

万国来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