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章
广州旅游必去的十大地方 ,旅游打卡必备景点!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17 08:52:20
1、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位于广州黄埔区军校路170号,占地面积71939平方米,建筑面积14782平方米,陈列面积1700平方米。集社会科学类、革命史于一体的专题博物馆。隶属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是国内惟一以保护黄埔军校历史文化建筑,展示黄埔军校发展历程为核心内容的纪念馆。自1984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革命遗址、文物资料的收藏保护、展览展示、宣传教育和科学研究。
1984年6月,正式建立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由徐向前题写馆名。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主要陈列有《黄埔军校史迹展》《黄埔群英馆》《小楼昨日——粤海关黄埔分关及其旧址变迁》《孙梅逸史——孙中山、梅屋庄吉与黄埔军校》《黄埔军校史迹展》《黄埔军校史迹展》《黄埔群英油画馆》,[1]馆藏文物主要有《黄埔日刊》《陈毅安结婚时用过的蚊帐》《邝鄘在黄埔军校时用过的书箱》《李治魁在黄埔军校穿过的军装》《许德珩的皮箱》《郑洞国印》《指挥刀》。
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被授予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中国侨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东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岭南文化十大名片。黄埔军校旧址原为清末陆军小学和海军学校。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帮助下在此创办新型的军事政治学校。是世界著名军校之一。民国十三年(1924年)6月16日举行开学典礼,孙中山在开学演讲中提出“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作为办校宗旨。军校总理孙中山、校长蒋介石、党代表廖仲恺。中共广东区委委员长周恩来曾任政治部主任。军校在长洲岛共办了7期。
民国十九年(1930年)迁往南京,后又迁往成都和台湾。其校舍的主要部分校本部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被日本飞机炸毁。几经沧桑,原有的建筑环境已有很大改变。
1963年12月6日,周恩来总理视察军校旧址时,指示要把旧址保护好。
1984年6月,正式建立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由徐向前题写馆名。
1988年1月,黄埔军校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6年,广州市政府决定在“原位、原尺度、原面貌”的基础上,复原重建校本部。重建工程于同年6月16日奠基,耗资2000余万元,于同年11月12日落成。
2023年3月24日,广州市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旅游区被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2、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位于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纺织路东沙街18号,是依托广州大元帅府旧址筹建的旧址类纪念馆,广州大元帅府旧址的前身是兴建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的广东士敏土(水泥)厂办公楼,因孙中山民国六年(1917年)和民国十二年(1923年)两次在这里建立革命政权而得名,为国家二级博物馆。1998年10月,广州市人民政府筹建“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由广州市人民政府斥资1500万人民币翻建,于2006年5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纪念馆总建筑面积4238平方米。
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内设有《帅府百年》复原陈列、《捍卫共和复兴中华——孙中山三次在广东建立政权》基本陈列、《帅府名人》展和《一个澳洲建筑师的中国情结》展等常设展览。纪念馆定期举办各种专题性的交流展览,开展各类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有馆藏文物一万余件(套)。
1996年11月,广州大元帅府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是广东省、广州市及海珠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东统一战线基地。孙中山大元帅府原址原为广东士敏土(即水泥,是英文“cement”的粤语音译)厂,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兴建,是中国当时第二大水泥厂。
民国六年(1917年)7月,段祺瑞在张勋复辟后计划“再造共和”,废除在民国二年(1913年)所选出的国会,孙中山发起“护法运动”,率领部分海军南下广州,召开国会非常会议,征用此地作大元帅府。
民国七年(1918年)5月,因被盘踞于广州的桂系军阀破坏及干扰,护法运动失败,孙中山被架空职权,辞去海陆军大元帅后离开广州。
民国九年(1920年),粤系军事将领陈炯明击败盘踞在广州的桂系、滇系军阀后,孙中山重回广州,取消军政府,并于民国十二年(1923年)3月在此地建立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大本营建立后不久,先后平定沈鸿英叛乱和东江叛乱,并改组中国国民党。
民国十四年(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同年7月,国民政府于广州正式成立,而大本营也完成其历史使命。后曾被改建为国父文化教育馆两广分馆、国父纪念馆等。
1949年解放军解放广州后,该处先后成为部队及广东省相关部门的办公用房。
1964年—1998年,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被广东省农业机械供应公司作为办公、住宿用房,并在保护范围内兴建三栋居民宿舍楼。
1981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广州市第五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中首次出现提案,要求尽早维修座落广州市河南的孙中山先生大元帅府旧址案。
1984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广州市第六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中再次提出类似提案。
1992年,广东省农业机械供应公司完成为恢复孙中山大元帅府而搬迁申请的立项报告,同年广州市人民政府给予批复。
1998年10月19日,广州市人民政府接收孙中山大元帅府旧址,搬迁保护范围内首期60户居民,并开始筹建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
1999年—2000年,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开始北楼及南楼的整修。
2001年7月,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南楼整修完毕,并举行“百年帅府”复原陈列展览,纪念馆首次向外开放。
2001年12月,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北楼整修完毕,并举行“孙中山三次在广州建立政权”史料陈列展览,实现第二期开放。
2002年,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完成旧址大门楼复原工程,并搬迁第二期保护范围内70户居民。
2006年5月1日,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
2010年8月,广州市人民政府为迎接亚运会,拆除了元帅府周围的危楼,新建了大元帅府广场,并对元帅府纪念馆进行了修整和维护。同年10月20日,大元帅府重新开放。
3、辛亥革命纪念馆位于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金洲北路563号,于2011年10月开放,是为了纪念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活动而建的专题纪念馆,占地面积5.8万平方米,总投资约3.19亿元人民币。
辛亥革命纪念馆设有开辟共和新纪元——辛亥革命主题展和辛亥革命时期的广东名人展两个基本展览。截至2019年末,辛亥革命纪念馆有藏品数量11501件/套,其中珍贵文物196件/套,陈列展览6个,教育活动787次,参观人数38.70万人次。
辛亥革命纪念馆为国家二级博物馆、广州市优秀党员教育基地、广东省和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海峡两岸交流基地(辛亥革命纪念馆交流点)、粤港澳青少年交流活动基地、国家级AAA旅游景区。2001年,时值辛亥革命90周年,民革广东省委员会向民革中央提出《关于在广东建立辛亥革命纪念馆的建议》。同年11月,中央办公厅批复同意在广东省建设辛亥革命纪念馆,建馆筹备工作由此开始。
2006年2月,广东省政协提案委员会提交提案,建议在长洲岛建辛亥革命纪念馆。使建馆再度提上议程。同年4月,广州市召开建设辛亥革命纪念馆协调会,正式选定在黄埔区长洲岛中部的临江地块建设纪念馆。同年,完成规划设计方案。同年7月,广州市政府在长洲岛召开办理座谈会。
2008年,广东省“两会”上,广东省政协提案委员会再度提交提案,建议加快筹建辛亥革命纪念馆。该提案被列为广东省政协重点提案,由广东省政协副主席汤炳权领衔督办。同年6月,广东省委办公厅同意成立辛亥革命纪念馆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标志着辛亥革命纪念馆建设进入实质性的推进阶段。
2009年12月29日,辛亥革命纪念馆奠基,建设经费由广东省和广州市共同承担,广东省承担70%,广州市承担30%。
2011年10月,值武昌起义爆发100周年纪念日,辛亥革命纪念馆建成并对外开放。
2020年12月起,受广州市黄埔区人民政府委托,辛亥革命纪念馆管理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的各项工作。
4、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纪念馆,位于广州市广园中路34号(广州市北部城郊结合部的广园中路三元里),占地面积1250平方米,建筑面积357平方米。是社会科学类历史专题博物馆。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纪念馆原址为广州城北郊三元古庙,始建于明末清初,已有300多年的历史。1958年11月,三元古庙辟为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纪念馆。郭沫若为该馆亲笔题词。馆藏文物有三元里人民抗英用过的兵器、当年升平社学门前的一对古石狮等。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纪念馆是全国一百家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又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961年3月4日,三元里平英团遗址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2016年12月,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纪念馆入选《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名录》。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纪念馆原址为广州城北郊三元古庙,始建于明末清初,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所奉祭之神为玄天上帝、文昌帝君、金花夫人及禾花夫人等神祇。庙内现存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清道光二年(1822年)、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三方重修碑记。鸦片战争中,英国侵略军攻至广州北郊并占领城北越秀山上四方炮台。
1857年,英法联军再次侵犯广州时,三元古庙遭到破坏。
1860年,英法军撤出广州。次年,古庙再次重修。
1958年11月,三元古庙辟为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纪念馆。郭沫若为该馆亲笔题词。
5 、广州起义纪念馆,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起义路200一1号,大院建筑面积约5990平方米,陈列面积约800平方米,展线120米。是为纪念民国十六年(1927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武装起义建立中国第一个城市苏维埃政府而设立的博物馆,隶属于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是一所地方历史纪念性博物馆。
广州起义纪念旧址原为国民党广东省会公安局,民国十六年(1927年)广州起义后在此成立了广州苏维埃政府,被誉为“东方的巴黎公社”。1956年,南楼辟为广州起义陈列室,对内开放。1987年,广州市政府成立广州起义纪念馆,由叶剑英题写馆名。现存文物建筑有:院内大门、中楼(苏维埃政府办公地方)、北楼(工农红军指挥部)、南楼(警卫连宿舍),以及拘留所等。
广州起义纪念馆先后被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广东省、广州市党员教育基地,广东省、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8]2021年6月19日,广州起义纪念馆被中央宣传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广州起义纪念馆每年观众人数约1万人次。广州起义纪念馆原是宣统元年清政府设立的警务公所,在民国时期改称为广东警察厅、广州市公安局。
民国十六年(1927年)12月11日,张太雷等人在广州发动广州起义,工人赤卫队攻打位于维新路(今广州起义路)的广东省立公安局。同月12日下午广州苏维埃政府在此宣布成立。广州起义失败后苏维埃政府随即废止。广州公社仅存三天,是中国大城市里建立的第一个苏维埃政府,被誉为“东方巴黎公社”。
1949年,广州解放后,公安局被广州市人民政府所接管,并设立广州市公安局。
1956年,广州市政府把南楼辟为广州起义陈列室,对内开放。
1987年,广州市公安局移交了旧址的南楼、中楼及门楼等建筑给文物部门,后对旧址进行维修复原,成立了广州起义纪念馆。叶剑英曾为此题字“广州公社旧址”。
2005年底,广州市公安局向广州文物部门移交余下的旧址北楼和拘留所。
2006年,开始重新修葺纪念馆,在此期间在旧址北楼挖出炮弹、手枪等文物。
2007年,广州起义纪念馆重开,并为纪念广州起义80周年制作《广州起义》。
2008年9月2日,广州起义纪念馆正式免费开放。
6、霍英东纪念馆是为纪念有“红色资本家”之称的霍英东先生而建,坐落于韶关学院英东生物工程学院内,为了能将霍英东先生爱国、爱乡、爱家、爱教育的奉献精神一代代传颂下去,在英东生物工程学院的师生强烈要求下,学校专门从广州美院请来了雕塑大师为霍英东铜像雕刻,并精心设计制作了“霍英东纪念馆”。霍英东纪念馆于2008年11月29日开馆,霍英东先生的儿子霍震宇先生与女儿霍丽娜女士在各级领导的陪同下为“霍英东纪念馆”揭幕。
馆内陈列了霍英东先生与我国历代领导人的珍贵合影、霍英东先生捐资助教等活动的珍贵图片、相关书籍和实物等。1999年11月,霍英东先生来校亲笔题写的“科教兴国”四个大字和我校1998年四十周年校庆时,霍英东先生题写的“科技兴国 教育为本”的赠词也都在其中。
整个纪念馆分为“感念霍英东先生恩泽”和“遵循先生教诲,学院发展硕果累累”两大部分,其中分别以“拳拳报国心 殷殷赤子情”、“福荫红三角义薄云天”、“眷顾韶大 雪里送炭”、“八方携手 宏愿成真”、“厚德载物 薪火相传”、“八载奋斗 学院欣欣向荣”、“慕名而至 汇聚八方英才”、“依托地方,学科建设喜人”,“全面发展,成就栋梁之才”等十二个章节,全方位向来宾展示了霍英东先生心系祖国、情牵教育的感人事迹。详细地记录了霍英东先生在我校兴办英东生物工程学院的全过程、及英东生物工程学院在霍英东先生精神的感召下拼搏进取所取得的一系列成绩。
7、西汉南越王墓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解放北路的象岗山上,是西汉初年南越王国第二代王赵眜的陵墓。
赵眜是赵佗的孙子,号称文帝,公元前137年至公元前122年在位。该墓于1983年6月被发现,挖掘完毕即在原地建立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1983年发掘时,出土文物中有“文帝行玺金印”一方以及“赵眜”玉印,证明陵墓主人的身份。
1996年,南越文王墓与南越国宫署遗址与秦代造船遗址、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一起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越文王墓的出土,被誉为近代中国五大考古新发现之一。西汉南越王墓已开辟为博物馆。南越王墓是西汉初期南越国第二代国王赵眜的陵墓。南越王墓为一座"凿山为藏"的石室墓,采用竖八凿洞的方法构筑而成。平面呈"早"字形,建筑面积约100平方米,墓室按照"前朝后寝"规格布局,共分7间。
前部三室为前室和东、西耳室,后部四室为主棺室、东西侧室及后藏室。墓内随葬品丰富,品类繁多,出土金银器、铜器、铁器、陶器、玉器、琉璃器、漆木器、竹器等遗物1000余件。其中以"文帝行玺"金印和"丝缕玉衣"最具价值。
8、广州博物馆,位于中国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镇海路99号(越秀公园内),总建筑面积7600平方米,镇海楼总建筑面积4386平方米。是地方综合性博物馆、国家二级博物馆。
民国十八年(1929年)2月11日,正式对外开放。1941—1945年,称为广州市立图书博物馆。1946—1949年,称为广州市立博物馆。1950年,称为广州博物馆。[2]截至2019年末,广州博物馆馆藏文物有43767件(套),其中珍贵文物1067件(套)。
2017年1月2日,广州博物馆入选“第三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2021年12月23日,广州市文物博物馆学会、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南越王博物院、广州博物馆联合在广州举行发布会,正式公布“广州考古百件文物精品与十大重要发现”评选结果。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永嘉侯朱亮祖修缮广州城时,北城垣拓展至越秀山上时建造的镇海楼。民国十七年(1928年),广州市政府在修葺的同时,于此筹办“广州市立博物院”。
民国十八年(1929年)2月11日,正式对外开放,为中国最早期创建的博物馆之一。
1941—1945年,称为广州市立图书博物馆。
1946—1949年,称为广州市立博物馆。
1950年,称为广州博物馆。
9、广东省博物馆位于中国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珠江东路2号,广州新城市中轴线珠江新城中心区南部,1957年开始筹建,1959年正式开放。广东省博物馆新馆于2004年12月奠基开工,2010年建成,总占地面积6.7万平方米,是广东省唯一的省级综合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
广东省博物馆主要展览广东历史文化、艺术、自然,设置历史馆、自然馆、艺术馆和临展馆。
截至2009年12月,广东省博物馆藏品已达16.6万余件(套),收藏有图书资料10余万册。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广东省博物馆于1957年开始筹建。
1959年10月1日,广东省博物馆及其所辖的广州鲁迅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改革开放后,广东省博物馆在原址上开始建设新的陈列大楼。
1992年10月新陈列大楼落成,总建筑面积18700平方米,其中新建陈列大楼12300平方米,陈列面积达6000平方米,为原楼1500平方米的4倍。
2003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决定投资8.842亿元兴建广东省博物馆新馆。同年,广东省博物馆新馆建筑方案设计国际邀请竞赛举行,邀请了来自8个国家共10家国际著名建筑设计单位参加。后经过专家技术审查、公众展示、网上投票、评委会评审,最终确定设计方案“珍宝容器”为广东省博物馆新馆建筑设计方案。
2004年12月12日,广东省博物馆新馆在广州新城市中轴线——珠江新城中心区南部的文化艺术广场奠基,规划总用地面积4.1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7万平方米,地下一层,地上五层,主要配置有展馆、藏品保藏系统、教育服务设施、业务科研设施以及安防、公共服务、综合管理系统等。
2008年5月,广东省博物馆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全国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2010年5月18日,运用“宝盒”设计理念,采用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承载巨型钢桁架悬吊结构体系的广东省博物馆新馆建成开馆。
相关文章
- 德国大学排名怎么查 2025-01-22 08:57:41
- 日本的探亲怎么办签证 2025-01-22 08:53:42
- 澳洲工资条怎么看 2025-01-22 08:45:13
- 琦玉用日语怎么说 2025-01-22 08:43:12
- 留学之后怎么待在那里 2025-01-22 08:40:43
- 留学网课怎么办 2025-01-22 08:37:43
- 留学汇款优惠券怎么用 2025-01-22 08:36:42
- 托福考试怎么上100 2025-01-22 08:3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