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章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翻译(冲刺中考必背文言文之《岳阳楼记》)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8-22 09:19:22
《岳阳楼记》

作家作品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人。北宋政治家、军事家、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被贬。1052 年病逝于徐州,谥号“文正”,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被贬邓州,昔日好友滕子京从湖南来信,要他为重新修竣的岳阳楼作记。范仲淹一口答应,但他没有见过岳阳楼,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他发挥想象,挥毫撰写了这篇千古美文。
重点句子翻译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文: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译文: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在朝),则为平民百姓忧虑;处在僻远的江湖间(在野),则替君主担忧。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文: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4)微斯大,吾谁与归?
译文:(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问题探究
(1)“迁客骚人”与“古仁人”的区别在哪里?
(答案)悲喜观不同。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己悲”;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第五段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其作用是什么?
(答案)议论。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抱负,勉励友人,点明中心。
(3)本文是范仲淹应滕子京之邀为岳阳楼所作的记,但是作者为什么没有对岳阳楼详加描绘?
(答案)原因有二:第一,作者明言“前人之述备矣”,因此不必要去重复;第二,从全文看,作者写此文的目的是借景抒情,对友人进行规劝和勉励,不在于介绍岳阳楼的建造经过和它的构造。

(4)结尾作者发出“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慨叹,周敦颐《爱莲说》中也有“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的感慨,试比较二者的区别。
(答案)范仲淹通过此句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一样,具有旷达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周敦颐只是表达了对知音甚少的感慨,范仲淹则慨叹优国忧民的人太少了。
相关文章
- 万家鑫融纯债债券财报解读:份额增长13.57%,净资产大增18.82% 2025-04-05 03:20:00
- 长城鑫利30天滚动持有中短债财报解读:份额增长198%,净资产激增322%,净利润达2752万,管理费350万 2025-04-05 02:50:00
- 乌克兰称其重要工业城市遭俄导弹袭击至少14人死亡 2025-04-05 02:41:00
- 突发!道琼斯重挫1700点!中国金龙指数跌超11% 2025-04-05 00:40:00
- 极修师保险柜全国各市24小时售后服务点热线号码实时反馈全+境+到+达 2025-04-04 23:50:32
- 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潜在的关税可能对通胀产生持久影响 2025-04-04 23:40:00
- 魅田保险柜售后全国服务号码多少实时反馈全+境+到+达 2025-04-04 23:12:02
- “清”风寄相思 “明”媚好春光 2025-04-04 23: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