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章
全球首创!不开刀 穿刺就能精准“揪出”肺小结节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7 13:53:00
体表只有一个针孔、肺内只有指甲盖大小的创口,通过穿刺就能精准“揪出”肺小结节……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刘伦旭教授团队国际首创“经皮穿刺肺结节球形切除术”,不用开刀,仅通过穿刺即可实现肺小结节精准切除,在保证手术效果的同时,患者恢复更快、创伤更小。据了解,该创新术式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实现肺小结节的超微创精准切除,为这部分患者的治疗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选择。
随着低剂量螺旋CT肺结节筛查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肺小结节(结节直径

据刘伦旭教授介绍,该新术式具有三大创新特征:第一,是全球首创的全新切除术式,命名为“肺球形切除术”,手术团队通过增强现实导航系统,将专用球形切除器械精准送达肺结节所在位置,随后球形切除器张开,包裹肺结节后进行病灶切除、取出,这一过程在肺内仅留下直径15mm球形切除空腔,术后3个月内,切除空间会被周围肺组织填充。该创新技术相较于传统大范围大块肺组织切除手术,切除精准,不损失过多肺组织。第二,创新通过经皮穿刺路径实现结节病灶完整切除,不需要切开胸壁肌肉,在体表仅留有3mm穿刺针大小的伤口,恢复后体表几乎不留手术切口。第三,该技术利用增强现实导航系统实现肺结节精准穿刺和目标定位。

54岁的聂女士是首位接受经皮穿刺肺结节球形切除术的患者。2021年,聂女士体检发现右肺有一个小结节,大小约为4mm;2023年,复查显示该结节大小为5mm。“有的医生建议再随访看看,有的医生建议开刀,这个结节就成了我的一块心病”,聂女士说,自发现结节以来,她一直很纠结:不开刀呢,时不时就担心会不会是肺癌;开刀呢,结节毕竟不是很大,要切一大块肺组织,心里又很害怕。
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胸外科就诊时,聂女士听说有一种专门针对肺小结节、创伤更小的创新术式,慕名找到刘伦旭教授。经过仔细检查,刘伦旭教授团队认为聂女士的肺结节比较小、但形态较为可疑,适合进行“经皮穿刺肺结节球形切除术”。
2023年10月25日,刘伦旭教授团队为聂女士进行了经皮穿刺肺结节球形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她的肺小结节是原位腺癌。“术后只在胸口有一个很小的穿刺针口,一个创可贴就可以贴住”,聂女士说。在术后1月、3月、1年复查没有异常,且复查发现肺功能也没有任何影响,患者没有任何不适。“我终于长舒了一口气,不用再为这个结节担心”。
常规的肺结节微创手术是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肺段切除甚至肺叶切除,不可避免会切除一大块肺组织,对患者而言存在一定的损伤,某种程度上也限制了肺小结节的更早期干预。刘伦旭教授表示,“经皮穿刺肺结节球形切除术”可减少95%以上正常肺组织被切除;术后患者行动自如,几乎感觉不到疼痛,且肺功能不受影响,“我们希望通过这个技术,在更早期、不损失肺功能的情况下,以超微创方式实现高危结节的切除”。
目前,这一创新术式已完成8例临床应用,均实现肺结节的完整精准切除;术后复查显示,8名患者肺功能相比术前无明显变化,无任何不适,且体表几乎看不到伤口。据介绍,该创新技术对于低度恶性惰性肿瘤或者磨玻璃表现为主的早期肺癌、癌前病变,可以达到治疗的目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手术对患者的创伤。
“肺癌治疗”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首批揭榜挂帅的五个高峰学科之一,这一创新术式是华西医院推动高峰学科建设的成果。该创新技术获得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支持,将智能化技术、精准导航、创新器械与临床需求相融合,是医工结合的典型范例,推动肺外科手术迈入更微创、更智能、更精准的时代。
“从全球范围来看,我们是第一个开展临床应用研究的医疗机构。一年多的术后随访也初步证实了该创新术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刘伦旭教授表示,下一步,团队将继续完善该术式,并将其推广到更多中心,探索根治早期肺癌的新方法,让更多患者受益。
相关文章
- 全球首创!不开刀 穿刺就能精准“揪出”肺小结节 2025-04-27 13:53:00
- 春风送岗促就业 精准服务暖民心 2025-04-26 00:12:00
- 毒液堪比硫酸!最近多人“中招”,千万别拍打! 2025-04-24 15:17:00
- 双清区人民检察院开展"送解忧"行动 助力企业稳健发展 2025-04-23 17:57:00
- 7毫米!疼痛专家以“毫米级”技术解决腰突剧痛 2025-04-23 17:37:00
- 戈壁滩疾驰的列车上,4位宁波医生上演生死救援 2025-04-23 17:27:00
- 以“艾”筑梦,咸丰清坪镇中医药服务成省级标杆 2025-04-23 16:45:00
- 唐山9岁女童从25楼坠落,奇迹生还 2025-04-17 18: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