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章
离职多年后,员工能主张确认劳动关系吗?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9 13:09:00
【来源:光明日报】
住房公积金作为劳动者的法定福利待遇,其权利主张往往以劳动关系的确认为前提。近期,北京市平谷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劳动关系确认纠纷案,当事人李某因公积金缴纳问题申请确认与建筑公司数年前的劳动关系,最终判决确认双方劳动关系成立。
基本案情
2014年,李某入职某建筑公司,双方签订《劳动合同书》,约定劳动合同期限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工作期间,该公司向李某正常支付劳动报酬、缴纳社会保险,劳动合同到期后,李某从该公司离职。
后因公积金缴纳问题,李某向某仲裁委申请劳动仲裁,申请确认李某与建筑公司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存在劳动关系。仲裁过程中,建筑公司提出李某的仲裁申请已经超过1年的申请仲裁的时效,仲裁委以超过申请仲裁时效为由驳回了李某的仲裁请求。李某不服仲裁裁决,将建筑公司起诉至法院。
法院判决
庭审中,建筑公司认可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李某在其公司上班,但认为李某的诉讼请求超过诉讼时效。法院经审理认为,根据李某提交的借记卡账户历史明细清单、社会保险个人权益记录和个人纳税清单,能够证实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双方存在稳定的用工关系。故李某的诉讼请求,于法有据,予以支持。同时,法院认为,确认劳动关系属于确认之诉,不适用诉讼时效的相关规定,故对建筑公司提出的时效辩解意见不予采纳。
法律分析
所谓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债务人获得诉讼时效抗辩权。民法典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
诉讼时效主要是适用于具有给付内容的请求权,主要是为了督促权利人及时行使具有给付内容的权利。而确认之诉目的是确认当事人之间是否存在某种法律关系,并不直接涉及实体权利义务的履行或处分。
本案中,李某起诉建筑公司要求确认劳动关系的诉讼属于确认之诉,不具有给付内容,所以不适用诉讼时效相关规定。
典型意义
劳动关系是劳动者获取劳动报酬、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等权益的基础。若确认劳动关系受诉讼时效限制,劳动者可能因时效届满无法确认劳动关系,进而导致其在工资支付、工伤赔偿、社会保险补缴等方面的合法权益受损。不适用诉讼时效,可使劳动者在任何时候都能通过法律途径确认劳动关系,为维护自身其他权益提供前提保障。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王金虎、俞海萍)
来源: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王金虎 俞海萍
责编:邢妍妍
编辑:孙岱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相关文章
- 事涉1死2伤的交通肇事案引纠纷,多方联动促和解 2025-04-11 17:59:00
- 长安汽车总裁王俊辞职,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 2025-04-11 14:02:00
- 华东重机拟10亿元 新建智能制造基地 2025-04-11 07:03:00
- 居民家中摄像头被偷,案中案牵出“内衣大盗”,警方:刑事拘留 2025-04-10 12:34:00
- 长途代驾司机垫付数万遭遇“结账难” 平台:成立应急小组 2025-04-10 11:35:00
- 中国核建首季新签合同额增30.7% 两大业务驱动总资产超2200亿 2025-04-10 10:16:00
- 三大运营商将强化市值管理、提升股东回报 2025-04-09 19:42:00
- 东方电缆:近日合计中标12.27亿元海陆缆项目 2025-04-09 18: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