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家街道蔡家营西村:一畦新韭绿,香飘振兴路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4 09:22:00    

编者按

集体富不富,关键在支部。近年来,寿光市深入实施“党建引领·共富乡村”行动,持续用力做强特色产业、培育增收项目、提升造血功能。2024年全市村集体总收入超过10亿元,167个村集体收入过百万元,15个村集体收入过千万元,增幅超过50%的村148个。为引导各村不比基础比变化、不比条件比干劲,因村制宜挖掘增收潜力、找准增收路径,即日起开辟《共富菜乡在行动》专栏,择优挑选40个强村富民典型案例分期发布,敬请关注。






【案例背景】



蔡家营西村位于文家街道西南部,现有126户、476口人,党员29名,村“两委”成员3人,耕地735亩。过去,蔡家营西村的村民主要依赖种植韭菜等传统农作物为生,收入来源相对单一。由于品种限制,技术落后,加之缺乏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村民的农产品往往只能以较低的价格销售给附近的商贩或市场,农产品的附加值较低,难以在市场上获得高价,导致村民收入水平普遍偏低。在面对市场波动、自然灾害等风险时,村民的抵御能力较弱。一旦遭遇市场不景气或自然灾害,村民的收入将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可能陷入贫困。

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蔡家营西村党支部深刻认识到,要打破发展困境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此背景下,村党支部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将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探索出一条“党建+”的发展模式,为村庄的全面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案例实践】



支部书记头雁领航,挖掘产业振兴新赛道。蔡家营西村党支部书记钟明,自2014年10月开始担任蔡家营西村党组织书记。上任伊始,面对村内千头万绪、百业待兴的情况,他深知要想富,先修路,优化村内基础设施建设、整治村容村貌、提升人居环境是盘活村集体经济的前提。他先后推进硬化路面、建设游园、安装路灯、提升绿化等项目,更是用好了改造升级村内低压线路的关键一招,在有效解决用电高峰期跳闸问题的同时,为村集体每年增收两万元,提高了菜农生产效率,保障了农业生产。

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激活特色产业振兴源动力。万事开头难,当时村集体收入低,想干事得先筹集资金,后经多方努力,蔡家营西村党支部带领村民于2017年流转土地50亩,筹资200余万元,成立了寿光市旭信蔬菜专业合作社,注册“蔡曦·文家贡韭”牌商标。村居环境得到了改善,但是村内仍然没有带领经济发展的拳头项目,党支部班子成员迎难而上,先后到江苏、浙江、临沂、滨州等省市去学习新思路、新技术、新做法,拓宽了眼界。同时,为响应乡村振兴号召,实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以党支部、村集体、党员、群众紧密结合的方式运营,通过配置绿色标准韭菜,深挖寿光独根红韭菜的地理标志产品品牌优势,延伸产业链,实现多环节、多方式增收。

△韭菜定植

党员带头蹚水过河,优品质丰品种推品牌。优质优价农产品的前提是优质,品牌的内涵就是“好东西”,品牌不是打广告打出来的,不是好包装装出来的,而是产品本身品质好。合作社首先邀请各地专家、种植能手到韭菜基地进行技术指导,改进老旧种植模式,将传统的风障改为大拱棚种植,将以前的草帘子改为棉被,人在拱棚里劳作,不受天气等因素限制,有效降低了人力成本,增加了单位面积产量。此后,在韭菜种植过程中,合作社推行统一购种、统一种植、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检测、统一销售“六统一”的管理模式,为韭菜品质保驾护航。在韭菜种植前,合作社专门组织人员对土壤进行深翻、修整,打破土壤障碍;底肥选择中药渣、腐熟大豆等有机肥,这样管理出的韭菜,品质得到极大提升,再配合使用富硒肥料,合作社种植出了别具一格的富硒独根红韭菜。此外,工作人员通过短时低温炼苗的办法,在寒冬腊月的雪地里种出了兼具金黄、绿、紫、红四个颜色的韭菜,因其金黄色取名为“金玉满堂”,市场价格达到50元/斤。

△村民择韭菜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商品的售卖方式也在不断翻新,自种自吃的盆栽韭菜就受到了很多消费者的喜欢,合作社优选“割一刀”的韭菜根,培育阳台盆栽韭菜,衍生了挖掘、包装、培育、销售等新型产业,延伸了韭菜产业链条,带动村内200余人就业。每天电商销售韭菜根达到60余万棵,附加值超过30万元,每年可带动村民增收200余万元,大大增加了村民收入。

酒香也怕巷子深,光有好产品还不行,必须要有手段,让大家有机会了解、认可、相信到接受。这个过程,必须依靠技术手段。2019年7月份,合作社主动对接凤岐茶社,完成了韭菜基地“云棚”系统的建设和区块链追溯的应用。“云棚”系统的建立,主动引入公众消费者作为“云监工”,为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及产品品牌建设增添新动力。消费者购买产品后扫描追溯码,即可通过“云监工”查看基地生产实况,了解产品的产地、生产日志、检测报告、采摘日期等产销全程概况,真正实现农产品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追踪、信息可查询、责任可追究,保障公众消费和食品安全。

△制作韭花酱

一花独放不是春,联村共建同致富。过去,蔡家营西村周边村多为韭菜种植专业村,种植面积达2000余亩,但多为一家一户分散种植,没有形成规模,加之缺乏多元销售渠道,刨去人力、化肥、农药等种植成本后,村民的净利润有限。为有效破解“高品卖低价”的窘迫现状,蔡家营西村抓住互联网时代机遇,将韭菜产业与电商、直播深度绑定和融合。一方面,每天借助“村书记助农直播间”销售韭菜60多万棵,有效吸纳周边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低收入农户家门口就业,带动了本村及周边村子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随着“割一刀”阳台盆栽韭菜的畅销和立体韭菜种植技术的逐渐成熟,“蔡曦”品牌对于韭菜根的需求量大幅增长,为周围村庄的农户提供了增收致富的新路径、新渠道。合作社打开了线上、线下多元化发展局面,以满足不同市场需求。线下门店方面,佳乐家等连锁超市,北京、青岛、济南等线下超市指定合作社为合作供应伙伴;此外,高端渠道客户不断增加,2020年,合作社获得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认证,加入了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潍坊产业联盟;2021年4月,合作社与中国农科院都市农业研究所(四川)签订销售协议;2021年11月,合作社与首农集团签署合作协议;2022年5月,合作社与山东农科院签订销售协议;韭菜产业标准化种植管理模式实现对外输出。

△利用电商直播的方式推销文家韭菜

“吃水不忘挖井人”,向外输出“蔡西经验”。蔡家营西村不仅使“文家贡韭”品牌打得更响、辐射更广、价值更高,持续为本地种植农户增收致富,并且向外输出“蔡西经验”,为外地韭菜种植带来了新思路、新收益。几年来,蔡家营西村党支部帮助济南市钢城区南埠子村建起了20多亩地的试验田;为沂蒙老区临沂市沂南县余粮村捐赠了十多万棵韭菜苗,为枣庄市山亭区华东村种植了50亩地的韭菜实验地。

蔡家营西村始终坚持书记领路、支部聚力、党员先行、联村共建的发展模式,先后获得“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潍坊市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山东(寿光)农村干部学院现场教学基地”“农业农村部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益农信息社”“山东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等荣誉。蔡家营西村已经逐步摆脱靠“量”取胜的方法,转向多渠道、高科技、模式化的生产方式,让寿光韭菜种植模式能够服务全国,让全国的老百姓享受到健康安全的韭菜,为寿光模式赋能、提升、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