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 短短20个字,却神韵十足,每每读来都有紧张感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8-04 13:48:27    


卢纶,一个在诗坛不算出名的唐代名人。

许多文章都说,卢纶少年时家境贫寒,企图标榜出一个“励志”的诗人形象。

但是他们往往忽略了,卢纶的出身为“范阳卢氏”,那是和“京兆韦杜”一样的存在。

为“五姓七望”之高门,始祖卢植是历史上配享孔庙的二十八位大儒之一。

在古代,这就是一种资本。

比如杜甫,也是一生贫困穷苦,但是无论走到哪里,都有朋友资助他,因为所在的家族素有“城南韦杜、去天尺五”之名。

同样,卢纶身披名门的霞光,可谓是朋友遍天下,交往之人中,高官无数,仅宰相就有11人。

只是,卢纶比较倒霉。

天宝末年,卢纶举进士,还未来得及获封,“安史之乱”就爆发了,之后有10多年的时间,卢纶都在避乱漂泊。

到了唐代宗年间,卢纶又去参加科举,但是却再也未登科,直到大历六年,经过他的好朋友,宰相元载举荐,才得了一个乡尉的小官。

再后来,他的另一个朋友,宰相王缙(王维的弟弟)提拔卢纶,他才任集贤学士,千秘书省校书郎,再升监察御史。

同时,任过宰相的常衮、李勉、齐映、陆贽、贾耽、裴均、令狐楚,浑瑊、马燧等,也都与卢纶交好。

按理说,有这样的资源,不想做大官都难。

可倒霉的是,之后元载和王缙接连获罪,他受到牵连,也被罢了官。

建中四年(公元783年),泾原兵变爆发,哗变的士兵攻陷长安,唐德宗仓皇出逃,朱泚趁机称帝,天下又乱。

所以,经历过安史之乱的卢纶,又得跟着四处逃亡避难。

幸好,这次叛乱持续的时间不长,之后他的朋友咸宁王浑瑊出镇河中,提拔卢纶为元帅府判官。

卢纶用自己的经历证明了,什么叫多个朋友多条路。

也正是在任判官期间,卢纶见到了雄浑肃穆的边塞景象,所接触之人,也都是粗犷豪迈的将士。

于是他写下了那组《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其中一首为: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这首诗虽短,仅有20个字,却动静兼备,神韵具在,

尤其“林暗草惊风”这句,读来突然就让人有紧张感,而“没在石棱中”又是浪漫主义写法,使得这首行军短诗跌宕、饱满,引人入胜。

也正是因为这首诗,使得卢纶名扬千古,很多儿童很小就会诵读,可以说是学龄前必背诗。

在唐朝,大诗人太多,能有一两首被广为传播,已经是很厉害的诗人了。

况且,卢纶传世作品不少,虽然不那么出名,但五言诗写得极好,他也因此被誉为“大历十大才子”,与钱起、李益齐名。

他还有一首《长安春望》,也写得非常有特色,算是唐诗中的佳作: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

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这首诗夷犹绰约,风致天然,深具阴柔之美,被诗坛很多才子所推崇。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两句为全诗的警句,

把诗人的漂泊感,与内心对归乡的渴望,表达得淋漓尽致。

生在乱世,思念故里是一种大情怀,比如南宋蒋捷的词,以及李清照的《武陵春》,都是借景、借物抒情。

所以卢纶这首诗,即便在全唐诗中,也算是上乘之作。

还是那句话,就是唐诗好诗太多了,导致许多优秀作品往往显得不突出。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这首《晚次鄂州》也是卢纶在战乱漂泊中所作,写得时间更早一些,

从诗中可见,卢纶当时的风格已经很成熟了,再加上晚期的塞外风,让他的创作又整体上了几个台阶。

我们也会常讨论,什么样的诗是好诗?

公认的会有两点:感情真挚、文笔流畅,其他的意境和技巧,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方说田园诗,很多名作都写得很简单、朴实,毫不炫技,却脍炙人口。

而卢纶这首《晚次鄂州》就兼具了这样一个特质,对情感的抒发不矫揉造作,也没有刻意地渲染战乱带来的痛苦,却充满了艺术感染力,让人在“逢”、“对”两个字中,就能感受到乱世的飘蓬。

所以,卢纶算是生不逢时,不然成就不止如此。

- end -

相关文章